近日,外高桥生物医药产业园在上海自贸区保税区揭牌。作为产业园的代表性项目,百济神州上海研发中心也正式启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天,百济神州-阿特蒙医院研发合作项目也同时签约落地,双方拟通过设立“百济阿特蒙产业转化研究院”,以实现在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方面的长期合作。
据了解,上海医药研发中心是百济神州布局的第2个研发中心,该中心目前已建立超过4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实验室。据百济神州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上海研发中心将打造从靶点验证、抗体发现到早期生产工艺研发的一体化抗体药物发现流程,重点开发针对各类恶性肿瘤的大分子药物,如单抗药物、双抗药物和抗体偶联药物(ADC)。
据公开信息显示,百济神州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植根于中国的性商业化生物医药公司。其致力于通过研发创新药成为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肿瘤药物研发及商业创新领域的。除了上海研发中心外,其另一个研发中心是北京昌平研发中心,该中心侧重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团队目前有400多人,正在开展的临床前项目有13个。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BTK(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泽布替尼,就是2012年7月,在百济神州北京昌平研发中心立项的。泽布替尼不仅是百济神州在范围内获批上市的头个自研药物,同时也是头一款完全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在FDA获准上市的抗癌新药。
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上海医药研发中心启用,未来一年,百济神州临床前研究团队规模预计将拓展到700多人,到时还可同时开展近25项临床前项目的研究。业内认为,这在不断提高百济神州研发能力的同时,也或将进一步驱动更多first-in-class新药的研发。
其实,凭借旗下丰富的研发管线和与制药巨头开展一系列战略合作,百济神州已经一跃成为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独角兽,也成为行业中市值增速较快的公司。目前,其在自主创新领域已硕果累累,处于临床阶段的药物有7个,其中3个已经进入临床研发后期阶段,包括第2代BTK抑制剂Zanubrutinib(BGB-3111)、人源化PD-1单克隆抗体Tislelizumab(BGB-A317)、针对PARP1和PARP2的小分子抑制剂Pamiparib(BGB-290),均为新药研发领域的前沿和热门项目。
除此之外,百济神州还已经开展了6项注册性试验,6项中国注册性试验。至2018年年底之前,已共计有不少于10个性临床试验在进行。
但需要注意到的是,创新药的研发一直是比较“烧钱”的一项工作,而百济神州因为采用多元化新型疗法药物管线,所以研发费用比采用传统路线的同行要更高。根据百济神州2020年三季报显示,其在前三季度录得净亏损已达11.27亿美元,合计亏损超过74亿元人民币。其中,仅在7-9月三个月内亏损就达到4.26亿美元,合计超过28亿元人民币。对此,业内认为,未来百济神州的赚钱的速度能否跟得上“烧钱”的速度,或将成为决定其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