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政策环境、产业资本、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国产创新药开始步入发展黄金期,并已逐渐成为一条拥有强大护城河的长期赛道。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创新药已进入全球第2梯队前列,中国对全球研发管线产品数量的贡献已跃升至约14%,在全球排名第2。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已经开始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国产创新药的扶持政策还存在政策碎片化、管理分散化的问题;也导致了国产创新药发展逐渐呈现出多个短板,如创新能力不足、创新靶点扎堆等。
具体来看,虽然创新药已经是未来医疗市场十分坚定的方向之一,但目前创新药在中国医药市场上占的市场份额仍然较小,2018年在国内市场上占的比重仅为3%,仿制药依旧占据较大的市场,占比达63%。除此之外,国内药企创新药扎堆情况也十分严重。以PD-1为例,作为一种广谱抗肿瘤疗法,2020 上半年在国内就有 484 项新药临床试验初次公示。其中,在适应症方面,肿瘤领域新药临床初次公示数量更是一骑绝尘,共有257项新药临床试验。
除以上不足外,随着政策、资本对创新药行业的扶持,业内普遍认为,在国内的创新药物研发潮越来越汹涌的同时,其暴露出的问题也还会越来越多。因此,药企需要意识到,国产创新药产业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那在此背景下,国产创新药产业该如何往下走呢?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国家来说,应加快创新治疗药物列入医保目录,将创新药品优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进一步规范医保药品目录更新调整周期,完善医保药品目录遴选的科学评价机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对创新药进行优先评审,改革药物临床试验管理模式,有条件、并快速地批准创新药。
而对于企业来说,则应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搭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模式,优化医药创新产业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国内医药创新的人才环境,打造高端创新人才梯队,加大对前沿领域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等,尤其是青年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除此之外,药企还需要意识到,“新”不一定全都有价值,而热门靶点也不一定就是好的赛道。疗效和能不能满足临床空白,实现重大替代,拥有市场竞争力,才应该是药企创新时要先考虑。而在创新赛道热门靶点拥挤的背景下,选择慢病、疫苗领域等领域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